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生活常识

中华传统法文化的深厚底蕴

发布时间:2023-11-27 作者:[db:作者] 点击:76 【 字体:

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底蕴

作者:宋玲(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大家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其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是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支撑。

入刑出礼、尊重法律的治国策略

古代我国治理国家*重要的法宝就是礼与法(刑)。荀子说过:“治国之道,就是礼与刑”,从规范的角度来看是如此;贾谊则认为:“礼是在事情发生之前限制,法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实施限制”,从规范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这些思想从不同的角度传递了礼与法相辅相成的含义。

地位不同,礼和法的作用也不同。古人总结了礼法关系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如在《唐律疏议》的“名例”序文中——“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德礼更多是由人内心发挥的“善”,而刑罚是出于“为善去恶”的必要“恶”。道德的缺陷难以形成一致的制度,法律弥补了这个不足,并确保了外部秩序的稳定。以道德礼义为基础,以法律政刑为工具,凸显了传统法律文化在“治国之具”中的确切地位。《唐律疏议》之所以名垂史册,乃至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其坚持道德精神和具体制度中“一准乎礼”,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本原则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在民本成为治国理念之前,天命和神权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记载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但天命和神灵并不能保护商朝的统治,殷商*终因为统治者奢侈无度、压榨百姓、频繁打仗而被小国周推翻。这使得继位的西周统治者深刻认识到“天怕民怒,民情大可见”,于是明确提出“敬天保民”,宣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在《尚书·五子之歌》中,更直言不讳地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满满地都是民本的理念啊。法律的制定始终坚守着“保民”、“养民”、“富民”的原则。孟子说过:“要想保护人民,就能够无往而不利。”管子也说过:“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先富民。”《宋史·危昭德传》里还说:“人民是国家命脉,想要国家长寿,就必须关心人民的生活。”在法典中,经常会看到促进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生活的规定。比如唐律规定,如果各级政府遇到旱、涝、霜、雹、虫、蝗等灾害,如果相关负责人没有及时汇报或者汇报错误,就要受到七十杖的惩罚;对于那些妨碍农民生活的行为,比如不修水利、破坏农具、砍伐树木庄稼、窃取野田谷麦等,也有相应的定罪量刑。在司法方面,对待人民的生命十分重视。唐太宗说过:“死者无法再生,处理案件应当以宽大为主。”唐太宗在错杀张蕴古之后,反思自己的错误,建立了“三五复奏”这一复核死刑的制度,规定“在京城的各个司法机关,处理死囚案件后,必须在两天内进行五次复核;天下的各州,必须进行三次复核。”这背后的理念则是以民为本。 而且,天下无讼、以和为贵,也是我们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孔子说过:“审理案件,我还是一个人,但是我一定会尽力使没有案件要审理。”有子也说过:“礼仪的应用,和为*重要,先王的道德,就在于和谐。”“无讼”是儒家的理想目标,“以和为贵”更是完美的道德境界。人们相信,讼争的出现是因为某些人不明理、不遵守教化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有耻知道羞,就不会有讼争存在。作为治理者,如果能够正视人性,培育良好风俗,以德化人民,就能实现天下无讼。

诉讼嘛,有时候是免不了的,某些时期和地区,吵吵闹闹的事情可是没完没了。其实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能少一点吵闹。治理者为了这个目标,会宣传教育,以和为贵,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和运用法律,实现“明刑弼教”的目的。以前的法官们经常会利用审判的机会,用来教育人们,讲道理,劝双方放下纠纷。比如东汉时期的吴祐,当时他担任胶东相,有人前来诉讼,他会先闭门反省自己的德行,然后开始受理诉讼。在审判的过程中,他会用例子来讲道理,争取双方和解结案。结果呢,人们在他的官职任期之后,纠纷少了,官员也更加心怀诚意,不再欺骗人们。“以和为贵”不仅是价值追求,也是实现“无讼”的方法。案件处理不能只停留在解决纠纷这个层面,还要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治国者主重德,辅以刑罚,明德慎罚的思想

在西周时期,统治者明确提出“要重视德行,慎用刑罚,不能欺负弱小”的思想,这就为传统的“德”和“刑”之间的关系定下了基调。西汉时期,通过阴阳学说,对于德主刑辅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董仲舒说过,“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思想要求治国者首先要注重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改变不良习气,通过教育来引导人民。为了保证教育的推行和道德的实现,刑罚是必不可少的。古人早就认识到德与刑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运用德与刑的时候,一定要有适当的秩序。

民意的要求,是慎刑的核心。

古人总是认为人命至重,所以对死刑的审理、复核和执行程序是严格的;在处理疑罪方面,宁可冤枉也不可冤杀。《尚书》中提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传统审理的方式和过程同样凸显了“慎”的特点。早在西周审判中就总结出“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即通过观察诉讼当事人的辞令、脸色、气息、听觉、眼神,来查清案件的事实真相。同时创设了“三刺”(讯群臣、群吏、万民)、“三宥”(宥不识、过失、遗忘)、“三赦”(赦幼弱、老耄、蠢愚),表明周人秉持理性精神,慎重对待司法。

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礼崩乐坏”局面,让思想家普遍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艺文类聚》说:“治国无其法则乱。”商鞅则说:“事不中法者,不为也。”“法治”的*重要的要素就是“立法为公,一断于法”。东汉许慎在解释何为“法”时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平”“直”的含义在于强调法的公正和平等。

要实现公正平等嗷,就得有好法律法规,并且要妥妥地执行它们,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我跟你说,晋朝的尚书刘颂就提过这么个建议:“要断罪,得依法律正文办事,要是没有正文,就按照前例来处理。可凡是正文和前例都没有的,就别过多审议。”这个建议在后来晋律里面就成了法条。晋律的影响下,北魏、北周等王朝都采取了援法断罪的制度。到了唐朝,《唐律疏议》规定:“断罪必须引用法律、法令、规定、公式的正文,要是违反的话就鞭三十下。”这对遏制司法专横可是有关键性的意义的。在引用法典的条款之前,还强调了罚当其罪,不能简单机械地引用。比如说,《大清律例》在“断罪引法律令”这条里,明确规定了一个条例要求“务必详查犯罪情节”。就是说罪行和刑罚要相适应。从古代判例和判牍里,我们也能反复看到“情法两平”、“情罪相允”之类的词语,都是在提醒法官要注意罚当其罪。判决罪行不能随心所欲,量刑也不能松松垮垮,始终要贯彻“平等”的原则。

要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嗷

中国传统法制以儒家文化为基础,重视照顾老人和幼童,反映出人文特色。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三赦”和“三宥”的法律原则,体现了对罪犯的宽容。《唐律疏议》规定,年龄超过七十岁或未满十五岁,以及身体残疾的人,如果犯了流刑以下的罪,可以通过赎金来解决;如果年龄超过八十岁或未满十岁,以及身体状况严重不好的人,如果犯了谋反、大逆、杀人等死刑罪,需要请皇帝决定处理;如果犯了盗窃或伤人等罪,一样可以通过赎金来处理,其他罪行则不论处置;如果年龄超过九十岁或未满七岁,即使犯了死罪,也不会被处以刑罚。法律对于老幼病残的情况都有相对宽泛的界定条件,体现了人道主义的色彩。《大明律》和《大清律例》的“名例”篇也规定了关怀老幼病残的原则。对于妇女犯罪,同样也有一系列的照顾措施。 即使罪犯本身不是鳏寡孤独、老幼妇残,但是如果刑罚的后果牵涉到相关人群的利益,也会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比如,如果所犯罪行不属于“十恶”重罪,而家中没有其他成年男丁,祖父母、父母老病无人照顾,即使判处死刑,是否实际执行需要请皇帝批准;对于犯了死刑以下罪行的人,通常会被释放养亲。传统的照顾罪犯的理念在这些情况下得到了明显体现。 在中国传统法律发展史上,这些理念、思想、策略和制度成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为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从中获取启示,选择好的方面加以利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科技赋能,让旅游插上智慧翅膀”

科技赋能,让旅游插上智慧翅膀”
科技让旅游拥有智慧“翅膀”,让游客有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如今,现代科技与旅游业深度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的应用已经催生了旅游新产品,同时数字技术也让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在南京举办的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中,各类别开生面的智慧旅游项目引来无数观众的...

多种病原体叠加流行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如何应对?专家详解→

多种病原体叠加流行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如何应对?专家详解→
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同时流行。*近,各地医院特别是儿童医院的呼吸道感染接诊量一直很高。中国疾控中心23日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上周南北方省份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甲型H3N2流感病毒占主导,其次是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实际上,从十月中下旬开始...

外交部发言人:坚决反对菲律宾众议院在涉海问题上对中方歪曲抹黑_1

外交部发言人:坚决反对菲律宾众议院在涉海问题上对中方歪曲抹黑_1
.宣称中国在南海进行“非法行动”、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和“歪曲抹黑”的菲律宾众议院决议,受到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坚决反对。针对这一问题,汪文斌再次重申,中国对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且中国在南海上述主权和权益的形成,是在历史长...

中企承建的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关键隧道顺利贯通

中企承建的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关键隧道顺利贯通
中国企业中铁二十三局成功地贯通了格鲁吉亚南北走廊公路的重要隧道。11月29日,在T1隧道山体中部,建设者们胜利会师,标志着该项目中T1隧道建设全面贯通。该隧道的主洞长度为1529.57米,是该项目的重点节点。*大开挖跨度为20.8米,*大埋深为120米,*小埋深为11.6米。它是一座典型的软弱围岩浅...

人权行动看中国吐鲁番坎儿井:以更多样化方式讲述润疆”故事

人权行动看中国吐鲁番坎儿井:以更多样化方式讲述润疆”故事
.吐鲁番的坎儿井是一项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利灌溉系统,它在中国古代工程中被誉为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并列三大工程。坎儿井的分布*为集中的地区是吐鲁番,其中有1287条。由于吐鲁番地区的降雨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气候干旱,吐鲁番的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利用地形,开凿了坎儿井地下水利用工程,解决了灌溉难题,因此才能...

国家标准委、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期货业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委、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期货业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委、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证券期货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围绕证券期货业标准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以证券经纪业务、期货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为重点,积极开展相关业务标准研制,构建覆盖证券、基金、期货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的标准支撑...

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返回舟山

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返回舟山
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后返回浙江舟山的某军港,甲板上的官兵分区列队(摄于12月18日)。新华社发新华社杭州12月18日电(孙飞、徐巍)经过235天的历程,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成功完成了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以及中巴“海洋卫士-3”海上联合演习等任务,顺利回到了浙江舟山的某军港。在...

澳门单日入境游客创新高

澳门单日入境游客创新高
压根就不统计,*高的单日入境游客创纪录了,嗷!中秋国庆的时候市场特别畅旺。看见这图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的澳门街头人流量超多,客流超多。这图咱澳门特区旅游局提供的。记者富子梅报道说啦,根本不是完全统计,但据不完全统计,9月30日入境澳门的游客达到了15.8633万人次,这是今年以来*高的单日入境人次了,也...

奔跑重庆:探寻华溪村

奔跑重庆:探寻华溪村
嘿!足迹留在土家村寨,这里是重庆华溪村。山间溪流哗哗作响,鸟儿们嗷嗷叫着,迷雾缠绕着村寨,有时像一条飘舞的玉带,有时像一缕青烟飘逸。下山的田地里,到处都有艰辛劳作的身影。 这个小山村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中益乡,是一个世代贫穷的土家村寨。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转火车、换汽...

有朋自东方来”音乐节登陆纽约 掀起中国摇滚热潮

有朋自东方来”音乐节登陆纽约 掀起中国摇滚热潮
东方音乐节“有朋自远方来”,纽约站点惊艳十足!来自中国的两支摇滚乐队“五条人”和“万能青年旅店”,在美国纽约展现出极具张力和感染力的现场表演,掀起了一波独具魅力的中国摇滚热潮。这是2023年东方音乐节的首站,来自各地的音乐迷聚集在这里,欣赏并享受着来自中国的音乐盛宴。五条人乐队来自中国广东海丰,以乡...
返回顶部